科普创新进行时——车辆学院“汽车科普”项目实践纪实

●通讯员 郭毅荣 陈虹任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在“十四五”规划新的目标牵引下,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此开局之年,清华大学车辆学院开展了第二期“汽车科普”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科学普及、科学传播新方式,拓展汽车科普知识广度与深度,为构建汽车科普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创新不止:打造科普自媒体矩阵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普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普工作者和工作单位的切实努力,也需要科技创新各方主积极承担科普的社会责任。在国家一级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清华车辆学院科普支队成员结合车辆学院的专业优势,为探索高质量的科普服务方式,积极开展了多项科普尝试。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疫情导致线下实践无法正常开展,支队成员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原有计划,完成了预定科普任务。结合北京汽车博物馆完善的硬件设施条件,将线下的互动型“科普秀”转变为云上课堂;在“赛车嘉年华”系列节目中,支队成员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与汽车联系起来,完成了汽车知识普及的生动一课。不限于此,支队成员尝试在多平台拓宽传播思路:抖音、B站、知乎……这一系列尝试为科普自媒体矩阵的建设提供了大量有益经验,也为科普理论的研究建立了实践基础。

20210909-科学普及的“清”视角-支队提供- 支队成员为北京汽车博物馆录制云上“科普秀”png

支队成员为北京汽车博物馆录制云上“科普秀”

行健不息:积极拓展科普内涵

当前,汽车行业在“新四化”趋势下经历着深刻变化,拓展了汽车科普知识的广度;而“文化自信”下汽车文化与产业格局相符的要求,需要拓展汽车科普内容的深度。支队成员立足于新时代下汽车科普视角,在新的科普内容、科普形式和汽车文化推广上做出了尝试。

汽车作为“舶来品”,在我国尚未形成文化概念,公众对于汽车领域的科学知识还比较陌生。支队成员从影视作品这一传播较为广泛的载体切入,向大众推广汽车的文化属性。并由此延展,通过对国产汽车——红旗汽车的前世今生的解说,普及、推广属于中国的汽车文化。除此之外,支队成员选用更生活化的“VLOG”形式,将传统汽车科普知识融入更有趣的事物中,如借以乐高模型的拼装、动态演示生动展现发动机原理,寓教于乐。支队成员也将汽车新知识带入了云上课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智能驾驶及延伸出的信息安全问题;同时,支队成员在知乎等知识传播平台,对有争议性的汽车相关问题也提供了较为专业的视角与回答。

20210909-科学普及的“清”视角-支队提供-支队成员制作的各类汽车科普视频jpg

支队成员制作的各类汽车科普视频

扎实调研:助力科普规范建设

切实推进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两翼并展”,需要根据各行业特有属性和发展现状制定明确、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在此背景下,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并开始组织相关项目,旨在坚持科普服务供给侧改革,切实发挥标准和规范对科普工作的指导作用,推动科普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科普实践的过程中,支队成员对当下科普事业的发展和媒介转型也展开了深入调研,对现行科普工作的困难与挑战展开了思考与讨论。最终,在科普领域专家的指导与帮助下,对科普视频技术工作的范围、主要内容、开展要求,科普视频的规范化要求,以及科普视频选题、制作、审核发布标准与科普视频技术工作的反馈改进等内容展开调研,进行了对有关技术标准的初步探讨。而在汽车科普知识规范化的道路上,支队继续深化与北京汽车博物馆的合作,结合专业知识,对标国家政策,持续开展汽车科普内容指南的研究、敲定与审核,整理出了汽车科普的核心内容和框架逻辑。

20210909-科学普及的“清”视角-支队提供-支队成员与北京汽车博物馆副馆长刘井权开展座谈.jpg

支队成员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开展座谈

长期以来,车辆学院鼓励学生勇担新时代“车辆人”的责任与使命。在实践过程中,来自车辆学院、美术学院、社科学院、行健书院的二十多名队员们充分交流沟通,在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增加专业认知的同时,也以“汽车”作为载体,促进工科思维与艺术表达的交流碰撞和成果产出,科普作品在各平台总播放量超过十万,切实落实学校“通专融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未来,“汽车科普”品牌实践项目将继续鼓励、支持同学在科学传播的道路上创新创造、知行合一。

(清华新闻网9月10日电)

供稿:校团委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