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强:清华给我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清华给我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谭浩强(1958)


  我曾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了三十多年,从年轻时期开始,长期受到母校优良传统的教育和熏陶,使我打下了事业成功的坚实基础。

  我是1953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1958 年自动控制系毕业的。从80年代初以来,我除了完成教学和行政工作外,以很大的精力投入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普及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人说我创造了以下三个世界记录:(1) 我和其他同志合著的《BASIC语言》发行量超过1200万册,创造了科技书发行量的世界记录。(2)20年来,我自己以及与别人合作共编著了130种计算机著作,此外还主编了18 套计算机丛书(包括228种书),是个人编著科技著作数量之最。(3)我编著的书发行量近1400多万册,二者合计是4400万册,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的科技专家。

  不久前,《计算机世界》报组织的'世纪评选',评选出了对我国 20世纪 IT事业最有影响的 10个人,把我列为第2位,说我的功绩是'把千百万个非专业的初学者引入了计算机的大门。'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同志给我题词:'教授计算技术的大师、普及现代科技之巨擘',这是对我的勉励与鞭策。
在本文中,我想着重谈一下在校期间政治和业?quot;双肩挑'对日后工作的影响。

(一)

  几年前的一天,我在清华大学第二教室楼前与艾知生同志(当时任广电部部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团委书记,我任团委会副书记,在他领导下工作)骑车相遇,他热情地招呼我,对我说:'我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你,你现在是全国著名的计算机大专家了,而过去你是一个学生工作干部,你转变如此之快,有什么工作经验体岁?'我不加思索地回答他说:'这要感谢蒋南翔校长提倡的'双肩挑'制度,使我们在政治上和业务上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以后干什么都没问题'。艾知生同志说:'你这点体会很重要,看来一个人在政治上和业务上的能力是相通的,有能力的人干什么都行,没有能力的人干什么都不行。'

  他勉励我好好总结一下这方面的体会,给现在的大学生谈谈,使他们在年轻时有意识地全面培养自己,打好今后发展的基础。

  在他的勉励下,我总结了做政治思想工作对我日后从事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年轻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从事政治思想工作,使我在以下10个方面得到了锻炼:(1)具有较强的事业心;(2)有克服困难的毅力;(3)对新事物敏感;(4)有较强的逻辑分析和思维能力;(5)善于联系群众,熟悉自己工作的对象;(6)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能力;(7)善于分析问题,思想方法比较全面;(8)有较强的组织能力;(9)有开拓精神,即开创性;(10)安于平凡工作,又力求在平凡工作中努力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我的结论是:政治和业务在微观上、时间上是有矛盾的,但在宏观上是相互促进的。

  许多人说我在80年代善于抓住机遇,把计算机普及搞得轰轰烈烈,这是由于我在长期思想政治工作中锻炼了敏锐性、开拓性和工作干劲,以及愿做'铺路石子'的奉献精神。《BASIC语言》是我们为电视讲座而写的处女作,由于根据初学者的特点采取了读者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叙述,突破了传统的写计算机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以该书为教材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讲授BASIC语言,当年收看的人达100万,从此掀开了我国计算机普及高潮的序幕。

  许多人说我写的书很容易看懂。C语言是比较难学的,不少人望而生畏。后来我写了一本《C程序设计》,许多人反映:'自从谭教授出版了这本书后,C语言变得不再难学了'。现在这本《C程序设计》已累计发行了330万册,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大学计算机教材。作者写书必须考虑到怎样写读者才最容易理解,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这方面,作学生工作的经历帮了我很大的忙。我从政治思想中得到了启发,提出'要把计算机从少数计算机专家手中解放出来,使它成为广大群众手中的工具','让群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地走入计算机的大门'。

  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很多人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我努力把它们结合起来,用大家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去说明计算机中一些复杂的概念,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速归是比较难懂的一个概念,我用5个兄弟齐坐问年龄的例子把它讲清楚了。清华大学一位已故的院士对此有针对性地说:'什么叫水平高,能用通俗分辰的语言说明复杂的概念就是水平高'。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二)

  我除了自己写和上电视讲课外,还担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委员会会长、教育部全国计算机应用证书考试(NIT)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副主任,20年来,承担着推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和社会上计算机普及的重任。

  广大群众反映:'想学计算机,但计算机难学'。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计算机就难以普及。我觉得这是由于普及教育脱离实际,对工作对象缺乏了解,这不是一个纯业务的问题。要做好工作,既需要有业务知识,也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经验。我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计算机普及教育中的一个误区》的文章,提出了要注意三个区别:区别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区别学校与社会,区别计算机专业人员与计算机应用人员,对不同对象,应当区别对待;对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初学人员,应该从应用人手;要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要根据初学人员的认识规律编写出一批群众欢迎的教材。

  搞计算机教育的人一定要面向广大群众,从实际出发.我之所以能在这个领域作出贡献,的确得益于年轻时受到全面的锻炼,懂得思想要全面,方式要灵活,工作要讲究实效。

  在我后半生,能为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和普及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觉得非常高兴和自豪。

  希望母校永远保持和发扬光荣传统,培养更多更好的跨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