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上前车之言

课程上前车之言

朱 湘
 
     课程有用吗?有机警的测量,课外材料的灌输,整理材料之方法的传授。课程之用;即此而止;至于自动的创造力,课程是无可为力的。课程要只是如此灌输点材料,也还罢了,不知课程将一人的时间一齐霸占住,使一人的创造力无发展的机会,在这点上课程实在是罪大恶极。并且一人先定了一种计划,然后去搜罗材料时,搜罗的更快,材料更易记得,进行的更有兴趣;如果被动的上课,则懒惰疏忽,并有时发生反感。课程本身已自不能令人满意,更加上他想做的事都不能作到;这样看来课程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不过现在只好就事论事,慢慢改革,一步一步的走向理想去。????清华课程过于重视机警测量了,五百人每人八年的时光都消费在回答自己上晚已经预备好的功课与听别人的回答上了,哪里还有耳聆课外的材料与整理材料的方法的机会呢?至于谈到发展自动的创造力一层,活像驼碑BIXI的清华学生更不敢梦想了。清华现在是一个垂危的人,“课程”便是伊的催命鬼!
 
     想起清华于床弟之间,“自由”便是唯一的灵丹。大一的人已能自立,所以应仿北大制度,听讲完全自由。到期终交入个人自修心得的报告以作成绩。各课授课钟点,应酌量减少,如四时改为三时或二时,二时改为一时;授课时间不可均作问答之用,应极其注重课外材料的灌输,与整理材料方法之传授。授课时间虽减少,与课程有同性质的调查还是极须奖励,如现在“西方文化”一课所实行的方法是。法德文应移至高三时学习,庶几高一二时思想的发达不至为多种文字所牵制,并可在有余时间内致力于国文英文之上。在高一高二的时候,中英文两项的授课钟点不必增多,不过须将该年内课外复习的中英文书详写心得报告。
 
     国文各课从前国学部通告用自修法办法很好。不过株守课本朗诵,讲解,并不将解释书于黑板上,容学生自修的情形,常常发生,这是极可叹息的。国学应从史学入门,毫无疑义。我们希望下学年国学部增入“资治通鉴”一门课程,一年阅一时代,庶几学生脑中能得一连续的观念,然后以此连续的观念为中心旁及于哲学经济文学等学问,不至所习茫元系统,到卒业时一无所获。
 
     有人提议,上课时间改迟为八时半与一时半的,也极有道理。
 
     以上所举,皆课程改革上荦荦大者曰亟待施行。其余如教员应与学生亲近尽量采取其意见。学生应对教员表示敬意,高级学生尤应以身作则,庶几清华为洋学堂的污点可以抹去两点,教员先生们与诸位同学都是晓得的,也用不着我这条钝舌来期期艾艾了。
 
     现在校中当局热心改革,主课程事的也是富理想而善办事。我想上述各层都能将来实现的。我在此与过来的同位预贺诸位可以逃过这关的同学了!
 
                                              (《清华周刊》296期,19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