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 预卜先知――建立北京城市发展宏观综合模型,为首都发展献计献策

高瞻远瞩 预卜先知

――建立北京城市发展宏观综合模型,为首都发展献计献策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杨家本
 
    古有“未卜先知”之说,正面而言,它形容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负面而说,它是江湖术士的骗人之语。在今天,建立客观世界的模型,采用科学的方法预测、预报,才能高瞻远瞩,“预卜先知”,也非“未卜先知”。
 
    自动化系系统工程研究室承担、应用数学系运筹学研究室参加,于1984年至1985年共同完成了北京市政府下达的重点研究课题:北京市城市发展宏观综合模型及首都发展战略研究。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北京市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就是“预卜先知”的有益例证。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市城市发展目标大调整

    1949年北京市解放后,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正确的,因为解放初的北京工业生产能力非常薄弱,完全是一个消费城市,缺乏城市自身发展能力。经过30多年的努力,到80年代初期,北京市经济取得巨大发展,形成了以机械、钢铁、化工等为支柱的工业基础。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北京市人口总量显著增长、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各类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北京市政府于80年代初,发动全社会开展了北京市发展战略的讨论。
 
    系统工程的观点认为,城市是一个由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构成的复杂大系统,对这样系统的处理不能采用单因素分析、单因素整治的方法,由于多因素的影响是相关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以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整体处理的方针。
 
    系统工程再一个重要观点是,系统目标对于系统的发展十分重要,系统目标一旦确定,也就决定了系统的以后发展方向。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进入80年代之后,北京城市发展中各项矛盾日益突出,提出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大讨论尤为重要。

性质决定发展目标

    北京的城市性质决定着北京城市的发展目标。北京市是全国的首都,这是北京城市性质的最为基本的定位。显然,解放初北京市把发展目标定位于“发展为生产城市”是符合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但是,进入到80年代,这种城市发展目标已不适应于北京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当时,中央批复北京市发展建议把北京市确定为“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应把北京市建设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这种城市性质的定位十分重要,它决定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北京市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进入80年代的北京面临着需要把解放初确定的“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应该把北京发展为“生产城市”转变为“北京市是全国人民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这种发展目标的调整意味着北京城市发展策略的调整,所以在当时首都发展战略的讨论中,迫切需要对城市发展进行定量的系统分析、预测预报和系统评价。我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参加了首都的发展战略研究,承担了“建立北京市城市发展宏观综合模型及首都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首都发展政策建议。

建立模型,进行系统分析

    系统工程所采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是着重于系统的定量分析,考虑到系统中存在的模糊性,经常采用的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所以在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后,我们着手建立城市发展模型。描述城市发展必须是动态的宏观综合模型,依据主因素分析,我们选取北京市的人口、经济、城市基础设施、环境质量、科技教育等作为主要系统变量,采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为主要建模工具,辅以多种预测模型及模糊集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北京城市发展宏观综合模型”,研制出“政策发生器”,即输入不同城市发展策略,用“大力发展”、“一般发展”、“抑制发展”等发展策略,设置投资强度控制。输入建国以来30多年的历史数据,引入资源约束,对北京市近期发展作出预测,对中长期发展作出趋势预报。还建立了首都城市发展多目标评价模型,对生成的9个首都发展策略进行评价,进行多方案排序,从中选择出最优城市发展策略,再进行城市发展近期、中长期发展描述,最后推荐给决策者。
研究成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高瞻远瞩,预卜予知,成果很有价值
 
    运用所建立的北京城市发展宏观综合模型,以及进行多种首都发展战略的系统分析和策略评价,最后比较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大力整治环境、大力发展科教事业、抑制工业发展、维持农业生产”的首都发展策略是满意方案,推荐给决策者。在我们的研究成果报告中对所分析的9个首都发展策略均作出详细描述及比较,尤其是对最优策略作出更为深入的分析。
 
    研究得到的几项专项成果尤具价值,即在80年代中期我们就作出如下预测:
 
    ● 北京市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市人口总量将突破1000万,这对于北京市原来一直“规划人口控制在1000万以内”是第一次提出人口总量突破的时间,并预计到21世纪初期北京市人口总量可能达到1200万人。
 
    ● 水资源将在21世纪初期成为制约北京市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具体预测出水资源的短缺数量和影响强度。
 
    ● 环境质量将继续恶化,大约到2015年前后达到峰值。
 
    ● 实施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策略,北京的城市道路密度、城市人口平均居住面积、城区电话普及率将在10-15年内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并给出数量上的预测。
 
    作为地处首都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者,作为北京市民,我们对首都发展作出自己的微小贡献,这是我们极为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