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凌——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学生工作是神圣而快乐的工作

——记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彭凌

  彭凌,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1999年回国进入我校工作,从筹备应用技术学院到软件学院成立,一直全职从事学生工作。13年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学生工作体系,工作业绩得到广泛认可。

  2001年获校级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2004年连续三年获“清华大学班(级)主任工作优秀奖”一等奖,2005年获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2006年获我校“林枫辅导员奖”,2007年、2011年两次获“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8年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2009年获“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优秀工作者”称号,2011年当选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彭凌有着热情如火的性格。她讲话语速很快,无论什么人找她询问什么事情,她都能立即、清楚地给予回答,让人觉得她的大脑像是一台时刻保持高速运转的处理器。她的态度却又始终和蔼可亲,无论面对多么琐碎的问题,都不见她有半点不耐,而是一遍遍地给予解释和指导。

  这就是彭凌,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一位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PPMM(婆婆妈妈)”的老师。

在创业中与学生结缘

  1999年,彭凌一家从海外回到清华。当时核研院的领导邀请她到位于昌平燕山脚下的“200号”基地工作。“我非常喜欢那里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凭着这份喜爱,彭凌决定前去工作。那时候的彭凌还完全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决定让她从此与学生工作结缘,开始了十余年的辅导员工作生涯。

  一到“200号”,彭凌就参与了一项全新的工作——开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并筹办软件学院的前身——应用技术学院。要从无到有建立起一个学院,其难度可想而知。当时准备用来当教学楼的据说是一栋十余年未曾用过的楼,外面长满了杂草,里面的墙壁都是坏的。从刷墙、修理门窗到买窗帘等各种细节工作,彭凌全都参与其中。要做的事情太多,每一项都要花钱,于是彭凌只能精打细算。为了买到最实用的教学用“白板”,彭凌拿着一张别人给的地址条儿,一路走一路问找寻批发市场。为了给机房买窗帘,彭凌和另一位老师转遍了附近所有的商店进行对比,终于买到了性价比最合适的窗帘布。

  1999年秋,第一届二学位学生入学了,彭凌肩负起学生管理的工作。给彭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当年老师们对待学生的态度。彭凌始终记得,60多岁的严蔚敏老师不厌其烦地给从未学过《数据结构》的学生讲授课程内容,并亲自批改每份学生作业;彭凌还记得,汤志忠老师常常因为给学生补习错过回家班车,甚至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将就睡一晚。彭凌感慨地说:“什么是自强不息,什么是厚德载物?这些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典范。”

  彭凌将这些老师的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最终转化成自身的追求和动力。为了让远离校本部的二学位学生真正融入清华的氛围,彭凌不厌其烦地给学生们讲述清华的校训、校风、学风和精神,讲解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同学们参加“马杯”运动会等各类学校活动。她还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为他们创造与各院系师生交流的机会。有同学说:“彭老师为我们的成长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其努力程度已超出了学生工作的范畴,更像妈妈呵护自己的孩子。”

  渐渐的,彭凌有了“PPMM(婆婆妈妈)”的雅号,她也因热心负责而在“200号”变得大名鼎鼎起来。就这样,她在软件学院辅导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干了下去,把学生工作变成了自己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学们在,我就在!”

  软件学院214房间,是彭凌的办公室。有同学曾说:“偶尔做科研累了,心情郁闷了,感情不顺利了,那么请上二楼右手边第一间办公室,无需敲门,只需问声——‘彭老师,您现在有空么?我想跟您谈谈。’”这里的“二楼右手边第一间办公室”,就是彭凌所在的214房间。在同学们的印象中,214房间的门,总是开着的;214房间的灯,总是亮着的。

  彭凌的办公室一直是同学们最乐于、最频繁出入的地方,有高兴的事,最愿与她分享;有困难挫折,最愿向她倾诉。在软件学院2007级研究生马文婷看来,不管从哪里出发,去到彭老师的房间都很方便,这种“方便”不仅指物理上的距离,更指心灵距离。就像彭凌总说的:“我与学生首先是平等的,然后才是师生关系。”为了与同学们保持顺畅沟通,从BBS到QQ、人人网、微博等各种流行的网络媒介,彭凌全都非常熟悉,她说:“做学生工作,千万不能落伍了!”

  在各种学生活动中,总能看到彭凌忙碌的身影,“冲锋陷阵”,奋战在第一线。在2009年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清华方阵的筹备过程中,彭凌是一线上年龄最大的女老师。“只要同学们在,我就在!”“我这个老太婆还没倒下,大家就更不能倒下!”是彭凌鼓励同学们时最常说的两句话。在彭凌的带领下,软件学院率先完成队员报名,没有一个队员无故缺席,并多次获得流动红旗。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彭老师的言行举止让我受益终身。她是一位有人格魅力的辅导员,她的大爱精神总是感染着我。”

  彭凌对每一位同学的关怀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却从未在学生离校后结束。在她的办公桌上,有两类显眼的小册子,一类是新生入学时制作的花名册,一类是同学们写给彭凌的信。每年新生入学时彭凌都会让同学们交一张照片、写一封信,她把信息和照片归类成册,经常“复习”每个同学的情况,对同学们的每封信都认真回复。彭凌喜欢在给同学的邮件中使用笑脸符号。2006级研究生何计梅在信中这样回味笑脸符号带给她的温暖和启示:“如今,我也向您一样,经常在给别人的邮件中嵌入这个笑脸符号,相信会有人能感受到这份温暖。”多年来,彭凌将信件装订成册,在扉页上认真写下:“我工作的动力和生活的欣慰。”

  彭凌也总惦记着已经毕业的同学。有的同学毕业后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彭凌会主动帮助联系同在那里工作的校友,并叮嘱师兄师姐们要照顾指导师弟师妹。很多早已毕业的同学仍然保持着给彭凌写信的习惯,就像一位毕业生在信中所写:“彭老师像个老母鸡一样,一直把我们大家拢箍在一起,把软件学院的学生们拢箍在一起。”

做学生们坚实的后盾

  来到清华13年,每当彭凌说起自己将要退休时,同学们就纷纷表示“不同意”。有人说:“彭老师永远不能退休,还要多跟同学们交流呢!”一位软件学院的学生辅导员说,他当年选择加入辅导员队伍,就是因为相信“只要有‘PPMM’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学生问题!”

  彭凌的手机总是保持24小时开机,以便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联系上她,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曾有一位同学在凌晨突感不适,彭凌便连夜开车把他送进医院。2008年寒假期间,我国南方普遭雨雪灾害,刚从电视上看到消息的彭凌立刻赶到办公室,给全院近600名学生一一拨电话,并发动学院的其他老师和学生干部一起联系所有学生。“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记住,清华是他们强大的后盾。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同学们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给我和学校相关部门打电话求助。”彭凌坚定地说。

  学生工作占据了彭凌的大部分时间,原本一心想照顾好家人的她实际上留给家庭的时间极为有限。让她欣慰的是,家人对她的工作十分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彭凌也享受到了工作和学生给予她的温暖。母亲去世后,彭凌在网上发文悼念母亲,立刻有70多位同学留言,让她节哀、保重的电话和短信更是接连不断;每年生日快到时,她收到的祝福不仅来自祖国各地,更有很多来自大洋彼岸;每逢节日,彭凌的办公室都会被鲜花和礼物淹没,她总是严厉地告诫同学们不许再花钱给她买礼物,同学们就动手制作各式写满祝福的贺卡,整整贴满了办公室的一排大书柜。彭凌感动地说:“当老师真是幸福!老师是幸福指数最高的行业!”

  13年来,彭凌一直就在那里,始终用一颗妈妈般的心守护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她的学生陈斓杰说:“彭老师就像电影《阿凡达》里那棵灵魂之树,整颗星球上的生命都和那棵树有一种特殊而永恒的维系。”

  来源:新清华 第1882期 2012-06-01

图为彭凌近照

图为彭凌和学生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