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1月15日电 11月9日下午,以“‘双碳’行动,绿建未来”为主题的全国高校党史接力宣讲活动在云端开讲。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联合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南开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浙江大学研究生理论宣讲团、兰州大学“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理论宣讲团的青年讲师多角度解码“双碳”目标,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绿色低碳发展中的青年力量。本次宣讲通过微博、抖音平台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11.2万。

六校学子齐聚云端
浙江大学研究生理论宣讲团讲师陈楠以“生态文明建设绘就绿色中国”为题,从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建设绿色中国、生态治理行动为美丽中国建设增色的绿色中国、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中国三个维度解读“双碳”目标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并号召全体青年持续将绿色生态作为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当好生态卫士,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在绿水青山中诗意栖居。

陈楠作宣讲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宣讲团讲师崔孟奇阐述了“碳中和”的背景、概念和国际演进。她表示,“碳中和”不仅是简单的环保概念,更是中国崛起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关口。“碳中和”的实现有利于我国降低能源进口依赖度、重构能源产业链、提升国际地位,但这一目标也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应持负责任大国态度,积极迎接挑战、承担责任。

崔孟奇作宣讲
兰州大学“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理论宣讲团讲师于洋以“没有硝烟的战场不求胜负的行军”为题,分析了中国的“双碳”目标,解读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她表示,对环境的保护贯穿历史与未来,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息息相关。应当紧紧抓住“双碳”的终极目标,稳稳掌控“两山”的战略地位,着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于洋作宣讲
南开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讲师廖祥军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两山论”与“碳中和”进行了宣讲。他表示,“两山论”体现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是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共同财富;实现“双碳目标”任务重、时间紧,我国站在人类持续发展的角度,主动提出降碳,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希望大家把小我融入大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实现“双碳目标”。

廖祥军作宣讲
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讲师胡廷钰以“中国的‘双碳’之路”为题,对“双碳”目标的概念内涵、发展演变、实现路径和风险挑战进行了解读。她认为,当前的“双碳”目标充分体现我国低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彰显大国担当,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与高度赞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性变革,对我国而言,机遇与风险并存,任重而道远。

胡廷钰作宣讲
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讲师魏泓屹聚焦东北“限电”这一热点话题,分析了电力系统视角下的中国低碳转型之路。他认为,推进“双碳”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任务,核心是保证我国能源的自主可控,对加速技术升级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双碳”目标,是机遇更是挑战,合理规划、有序推进是减轻转型阵痛的关键措施,全社会各领域都应积极参与其中,为目标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魏泓屹作宣讲
“在听完这次接力宣讲后,我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把绿色发展置于国之大者中去考量’的深刻内涵。”浙江大学2021级硕士生陈柳依深有感触。兰州大学2019级本科生温鑫表示,“这次联合宣讲多层次、多角度、多切口地解读了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中的部分内容。深入浅出,选题新颖,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相关理论知识,也起到了引导大家在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良好效果。”“‘双碳’关切着人类的未来,同时也倒逼中国企业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转化,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这条路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青年脚踏实地。”清华大学2021级博士生尹立蒙谈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联合42所高校积极组织专题备课,发布了《高校党史接力宣讲倡议书》,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青年宣讲联盟。七个多月以来,各高校接力开展大型联合宣讲14场,累计覆盖33万余人次参与。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分别开展常规宣讲2000余场,发挥了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矩阵效应。
供稿:研工部
编辑:邢月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