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教务处党支部、文科处党支部在科技大楼B328-1会议室联合开展专题组织生活。副校长彭刚,文科处党支部书记、处长杨永恒讲专题党课。会议由教务处党支部书记尹佳主持。
彭刚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主题,就个人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体会与大家作分享。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始终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正是由于特别注重和珍惜自己的过往历史、特别善于总结过往的经验和教训,在100年极为不易的风雨历程中成功走到了今天。
彭刚指出,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是一个具有宏伟目标和坚定政治信念的政党,是一个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政党。从创建开始,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使其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性质的政党;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凝聚民心,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支持。从创建开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改革开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各个历史时期,党的方针政策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为人民服务,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吸纳优秀精英人才。每个历史时期,党都能够团结争取到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四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党长期以来是一个革命党,在成为执政党后的七十多年时间里,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革命党。尤其是十八大后,始终坚持刀刃向内,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自我革新,保持自我净化能力;五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强大的治国理政能力。始终坚持不断推进依法治国,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和领导力,不断完善多方面制度优势。
彭刚强调,要有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话语来解释中国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很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先例,取得了重要历史成就,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形态也使得百年之际的中国共产党必然还将在中华民族和人类历史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杨永恒以《新中国发展规划史》为题,分享了我国五年规划(计划)的发展史及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编制并实施了十四个五年规划或计划。除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3-1965年),新中国发展道路基本上实现了五年规划或计划的全覆盖。“一五”计划的实施,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五”至“五五”计划的实施,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巨大贡献;“七五”计划后,我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九五”期末,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进入世界银行划分的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十一五”时期,我国实现了从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到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跨越;“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他表示,发展规划都是在分阶段落实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当前我国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用三十年时间、分两个阶段、实施六个五年规划来完成。正是有围绕国家特定发展战略展开的若干个五年规划,才能确保国家发展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杨永恒表示,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是解释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个重要视角,是中国重要的制度优势和发展经验。
教务处、文科处共4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本次专题组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