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清华大学核研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0号基地开展“共学党史促党建,互学互鉴创一流”联学共建活动。核研院党委书记唐亚平、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课组党支部书记林毅分别讲授党课。核研院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在职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三十余人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课组党支部党员现场参会,核研院师生近二百人线上参加活动。活动由核研院党委书记唐亚平主持。
唐亚平以《学史增信,核研院特色道路与精神》为题作党课报告。他通过对核研院历史的回顾阐述了清华大学党组织一贯的精神传统和使命追求。他表示,核研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核研院人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结果。“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200号精神是“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清华大学精神的实践和延伸。结合院史学党史,更能深刻理解党史,真正做到学史增信,坚定信念,增强信心,坚定不移走好社会主义办学道路,自主创新、立德树人。
林毅作《历史的镜鉴:比较视野中党史学习的当代意义》党课报告。通过党史回顾和国共两党成败的对比分析,从理论依据和历史经验两个维度阐释了学习党史、抓好党建的重大意义,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当代问题。他提出了坚持人民立场、勇于自我革命的努力方向,勉励大家知行合一、信马行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人、名副其实的革命者。
在交流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敬东教授谈到,核研院历史是清华大学党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核研院虽然在研究领域上差别很大,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用我们的行动、成就、精神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为清华争光。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立教授谈到,核研院是清华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开展科技创新的旗帜,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道路,让中国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200号精神值得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广岭教授谈到,核研院在国家科技创新上起到了榜样作用,成就令人深受鼓舞,也祝愿核研院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核研院反应堆物理热工与系统模拟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夏冰、反应堆结构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孙立斌、反应堆装备研究室党支部书记闫贺等踊跃发言,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工作、党支部作用发挥、基层党建经验和思考等,分享了自己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体会和收获,表达了今后加强跟哲学社会科学专家、老师交流的愿望。
建党百年话党建,文、工共建促一流。本次党史学习实现了科学与哲学的碰撞,加深了党史学习的深度,收到了促进党史学习的显著成效。本次活动也是核研院党委特色工作“构建‘三纵三横’主题党课网,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