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博17第一党支部、精博18第二党支部、精博19第一、第二党支部、精硕18、19党支部在东阶教室开展以“学史崇德躬身行,红色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百年党史 万里征程”特色活动。精仪系副系主任、党委委员张高飞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并进行指导。活动还邀请到精仪系关工小组成员王伯雄教授、原仪器所离退休支部书记余兴龙教授以及2017级博士生丁一航同学作为演讲嘉宾。六个党支部全体党员与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活动由精仪系2019级博士生,精博19第一党支部书记张利主持。
活动中,王伯雄以“毛泽东诗词话党史”为题做专题报告,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和战斗历程。他选取了毛泽东1925到1959年间的10首诗词进行解析,深入地挖掘了诗词背后的党史背景。这些诗词中既有写于1926年第6届农讲会前,展现了青年毛泽东改造旧中国的雄心壮志的《沁园春·长沙》,也有《七律·长征》等展现红军大无畏精神的诗词。王伯雄老师谈到,在以毛泽东
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回顾这十首诗词,也是对党战斗历史的回忆,具有重要意义。
余兴龙以“源于科学概念,重在仪器创新”为主题作专题报告,讲述了科研人用实际行动投身科学仪器发展,报效祖国的事例。他表示,科学是科学仪器的前提和保证,但科学仪器是科学真实性的保障和验证。历史上很多诺贝尔奖都是授予科学仪器的发明和进步。精密仪器系的同学应该在科学仪器领域深入探索,这需要同学们具有强烈的兴趣,执着的追求,忘我的精神和不屈的奋斗。余兴龙以自身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他对生物医学仪器的毕生探索,最后,他以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为结束,鼓励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提高悟性,吃苦耐劳,严谨求实,虚心学习,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丁一航作为精仪系2021年“学术新秀”称号获得者,以“掌握自己的科研节奏”为主题作专题报告,展现了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科研风采。她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如何把握科研的节奏,在博士期间平衡科研工作“质”和“量”,鼓励同学们在科研的低谷期调整自己的情绪,做有益的思考等问题,引导同学们在探究科研奥秘的时候坚定信念,少走弯路。
最后,张高飞对本次特色活动进行总结,指出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同学们组织,参与党史相关的组织生活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感受党从腥风血雨中走过的艰辛和坚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加深理解,增强党性,做到“学史力行”,在新时代为祖国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会后,同学们表达了对会议的深刻感触。精仪系2017级博士生康漫青说:“通过毛主席的诗词来理解整个革命历程,不仅融汇了诗词和历史,也让我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大和整个革命历程的艰辛不易。让我更体会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和作为一个党员该肩负的重任。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科研中,我一定严格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为大家服务。”
经过本次特色共建活动,各支部党员们通过品读诗词,回顾背后的党史故事,加深了对党建立、发展等阶段的认识,充分体会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了解仪器发展历史中的辉煌片段时,体会了在科学仪器领域研究者的坚韧执着,增强了同学们勇于创新,勇于挑战的信念,坚定了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本次活动将党史学习与学科发展相结合,引导同学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认知当今辉煌时代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投身于科研报国的浪潮,活动也增进了支部同学间的联系,为后续开展共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