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与中国网联合主办了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民族复兴与中国共产党”论坛,邀请2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在逻辑。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秘书长曾劲松主持论坛开幕式。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彭凯平出席论坛并致辞。彭凯平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总结百年历史经验,思考民族复兴前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实现民族使命的重要举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前瞻意义,期待各位与会专家贡献更多智慧,展开深入讨论,共同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献礼。
中国网副总编辑杨新华出席论坛并致辞。杨新华指出,回望百年来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的历程,也是历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民族复兴之路,在历史的淬炼中化茧成蝶,成为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未来的历史发展还将继续证明,由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获得了真理的赋能,时间站在了中华民族这边。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主持论坛第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了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具体内涵,特别聚焦中美关系和全球治理变化,分析了中国的国际观和战略思想变化。
中国网新闻中心副主任李小华主持论坛第二环节。与会专家集中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和治理智慧,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坚持“四个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主持论坛第三环节。与会专家通过研讨“十四五”规划,集中分析了新时代推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意义。
赵可金在论坛最后环节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论坛主要谈及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很多其他政党是很不一样的,很多政党是私利性政党,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公益使命的政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二是中国共产党除了是中国的执政党,还是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党和非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党是很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的党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三是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过去一百年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