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4月21日电 清和四月,树木华滋。在清华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10周年之际,4月17日,学校关工委大学精神文化讲师团、博士生讲师团在南区学生活动中心联合举办“自强卓越担使命 继往开来薪火传”校史大型核心律章宣讲活动。校党委原副书记胡显章,校党委原常委钱锡康,校史研究室原主任田芊、原副主任徐振明,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覃川出席活动。法学院2020级硕士生张嘉怡主持活动。

宣讲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以“老少同台,接力宣讲”的形式宣讲清华大学校史,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校史学习,促进师生从清华110年丰厚历史资源中汲取精神滋养,在校史学习中汲取前行力量。

师生作宣讲
活动共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百十传承发展的清华办学理念”中,徐振明从清华学堂时期、解放前时期、多科性工业大学时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期深刻解读清华大学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社科学院博士生黄京磊以“三院遗址与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为题,从三院故事、三院精神为切入点,追寻在建党初期、“一二·九”运动期间和抗日战争期间党在清华园的故事。
第二篇章“跨越世纪,清华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中,胡显章以清华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为主题,从“明耻图强”的爱国奉献精神、“严谨务实”的科学求真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会通精神、“人文日新”的追求卓越精神史论结合,讲述对清华精神的体认。经管学院博士生周逸美以“从‘一二·九’到抗疫的清华身影”为题,讲述了清华师生心怀家国、志愿奉献,在革命和建道路中带头攻坚克难的事迹。
第三篇章“新中国发展中的清华贡献”中,田芊以“建设时期的清华贡献”为主题,讲述了清华人在各年代国家重大科研攻关工程中担当贡献的故事。建筑学院博士生王嘉慧以“清华记忆:第一代归国建筑师”为题,讲述了清华人在中国建筑学科的时代命题上发挥的奠基人作用。
第四篇章“新时代和清华故事”中,钱锡康解读清华人“雪耻图强,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倡议新时代的清华学子应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宋志浩以“清华人在基层,在一线”为题,讲述清华毕业生投身基层,在基层“用双肩担起责任,用脚步丈量家国”的初心。

覃川作交流分享
四组“老少接力”宣讲结束后,覃川结合参会体会进行了交流分享。覃川对本次“核心律章”宣讲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清华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关工委大学精神文化讲师团联合博士生讲师团的系列“老少接力”宣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关工委大学精神文化讲师团的四位老师立足自身亲历亲闻和所思所感,围绕校史精神、校史故事、校史人物、校史传承等为现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权威、深刻、生动的思想理论宣讲。博士生讲师团的青年讲师们也展现了较高的宣讲能力和水平,对在场的朋辈青年发挥了良好的激励作用。覃川鼓励同学们在学好校史党史的基础上讲好校史党史,并在此过程中感悟精神、坚定信念、增强自信。
宣讲活动前,学校关工委大学精神文化讲师团、博士生讲师团于4月15日专题开展联合备课会。本次宣讲活动主题精心筹备、应时应景、内容丰富精彩。听众们纷纷表示,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人文日新”的校箴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所体现的清华精神鼓舞并激励着代代清华人。身处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清华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团结实干,更加信心百倍地朝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行。

会后合影
校关工委大学精神文化讲师团成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入开展多种方式的文化传统宣传教育。他们带着研究成果走进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走进学生主题教育活动、走进文化素质教育论坛、走上党校课程讲台、走向青年干部和教工培训会,老同志亲历的体验、深刻的分析、生动的讲解,形成了许多“精彩的一课”,为学校优良传统和大学精神文化的宣传教育发挥了突出作用。
博士生讲师团围绕全国高校党史接力宣讲与“老少接力”系列主题,面向青年师生和基层群众开展理论宣讲。党的十九大以来,博士生讲师团培养480名讲师,成立15个院系分团,努力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将“书面语”讲成“知心话”,面向校内外1100余个党团班集体开展1400余场主题宣讲,累计覆盖近16万人次。本次校史大型核心律章宣讲活动起到了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
供稿:校研团委
编辑:张同顺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