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4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法学院在明法楼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座谈会。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出席并致辞,法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峰主持会议。
向波涛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科学系统,将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内和国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深入推进高校法学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向波涛充分肯定了法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相关工作并指出,清华大学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在学校进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发展阶段,希望法学院进一步面向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实深入地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全面优化法学课程体系为抓手,以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结合国家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既了解中国国情又具备国际视野的法治后备力量。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学教育改革》为题,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坚持”为切入点,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学教育的重大指导意义。申卫星表示,法学教育要培养具有强烈国家意识、具有时代科技素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法治人才。未来,清华法学院将依托卓越法治人才班、计算法学人才班和法学国际人才班为国家培养面向全面依法治国、科技创新发展、涉外法治争端等三个方面的高素质的治理型、科创型、国际型法律人才。
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吕忠梅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题进行了发言。她指出,生态环境领域涉及两个重要思想,一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个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有生态文明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有法治观。
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前法官、前主席,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月姣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法治的系列重要理论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时代国际关系的潮流高度契合,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斗争中切实保护了国家利益。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教授周佑勇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入推进法学学科体系指明了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指出,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去,要将政策语言转化成学术语言,凝聚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找好切入点。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立重点讲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思维的体现。刘立表示,法治思维是新时代理论思维方法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红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会议最后,邓海峰就法学院后续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工作安排进行了汇报。邓海峰表示,法学院将继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三进”工作,继续做好“马工程”清华大学法学教材的建设,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的相关工作,开展理论学习全覆盖的相关活动,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法学院“十四五”规划之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长期指引法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长效机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不断推向深入,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际成效迎接建党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