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清华新闻网2月25日电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清华师生通过收看直播、查阅报道等方式,认真聆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家纷纷表示,要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助力。

继教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文雪在大会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她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继教学院直接参与了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十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下,我们扎根祖国大地,把课堂开到老少边穷县区,以教育服务脱贫,以知识奉献乡村,使数百万基层干部、产业人才和乡村师生受益。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是清华继教学院不变的使命。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继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撑。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派驻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山村第二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沈正波表示,作为曾经的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能够为这样的历史伟业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脱贫攻坚路上虽有无数汗水甚至泪水,但每当看到那片为之奋斗的土地每天都有新变化,看到贫困户脱贫致富时甜美的笑容,走村入户时听到老百姓感激的话语,田间地头听到老百姓亲切的寒暄,内心就格外温暖。参与脱贫攻坚,对青年人来说更是一种成长与洗礼。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派驻河源市和平县长塘镇苏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7-2019年),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校园交通与安全保障中心主任谢陈攀表示,作为一名曾经驻村扶贫的工作者,今天难抑激动,热泪盈眶,这是中华民族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更凸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贫困群众脸上的笑容,真真切切地反映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给予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有了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在未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取得新的胜利!

社科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彭凯平教授表示,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看,贫困只是一种生活状态,通过有效治理是可以克服的。中国的扶贫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精准扶贫是基于生态视角的生产力的重建,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大同理论的科学实践,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扶贫成果还体现在人心的振奋和心态的变化上:从习得性无助感到习得性希望感,既丰富了社会科学有关幸福社会建设的理论,又为中华崛起提供了丰富经验和精神动力。

土水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赵建世表示,在党的领导下,清华大学水利系师生践行科技助力脱贫,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与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为国家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作出贡献。水利系王忠静老师为首的研究团队,联合研发新一代水联网技术,提出“互联网+农村供水”新模式,破解农村供水最后一百米瓶颈问题。项目成果在宁夏整县建制(彭阳县)成功应用,受到国务院扶贫办高度称赞。团队又提出并践行“水联网+智能灌溉”,突破了节水灌溉关键技术瓶颈,十万亩级示范区效率提高了50%以上,宁夏、甘肃、青海等百万亩级示范推广已初见成效。

美院染服系副教授李迎军表示,作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师与设计师,有幸能够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考察,并探索艺术设计助力扶贫攻坚工作的有效方法,也为能够通过《非遗扶贫设计》项目为国家的扶贫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而无比骄傲。任重而道远,我们当继续努力。

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胡振通表示,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是人类反贫困的伟大实践。中国的脱贫攻坚,契合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大集中、小分散”的区域性特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中国的脱贫攻坚凸显了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凸显了组织动员的制度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延续脱贫攻坚经验,继续发挥举国体制和组织动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校团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生程正雨表示,自己从2012年开始便在全国各地乡村做实践,到现在累计走访、调研、服务了近百个乡村。在这个过程真切感受到一线扶贫干部的不易,更看到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青年学子,要充分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未来继续迎难而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校团委教师,现清华大学派驻云南省南涧县定点帮扶干部,南涧县西山村第一书记俞逸晨表示,扶贫工作是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伟大使命和责任。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牢牢把握住乡村振兴的机遇期,在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对接学校更多资源,接续推进所驻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的基层热土上。

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南涧分队队长、能源与动力工程系2016级本科生唐若瑶说,我正在南涧县支教,亲身感受教育扶贫的巨大影响。我和支教队友们在课上教授知识和技能,在课后和学生交流思想,力求多方面发挥自身作用。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新的起点,我们将不忘初心,打磨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发展内生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让人生出彩的机会。

建筑学院2017级本科生乌家宁说,自2019年1月至今,我一直持续跟进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高淳站的实践工作,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中增长知识和见闻,将所学的专业理论运用到乡村的建设之中。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乡村振兴事业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辈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前行!

编辑:陈晓艳

审核:刘蔚如 吕婷